《变害为利: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小说章节列表精彩试读 变害为利: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小说阅读

发布时间:2023-10-24 编辑:小编

1951年,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沱河儿女积极响应,誓将千年害河变利河,在解放初期经济基础薄弱、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沿河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开展了规模浩大持续多年的治沱、治淮斗争,仅1951年至1968年17年间,就连续组织治理了3次。

1951年至1952年治理时,将唐河上游巴河截引入沱。

巴河自河南省永城县的朱场开始,其上纳虬龙沟、响河两支,东南流,至濉溪县潘刘口截流改道入洪河,经宿县城区北部折入沱河。治理后,上自永城的朱场,下至樊集,统称沱河,朱场至大安集全长192公里。

流域面积:朱场以上1795平方公里,潘刘口以上3320平方公里,大安集以上4500平方公里。

1953年治理时,在大俞家挖通隋堤公路,将唐、新河中游的小黄河402平方公里,划属北沱河。

1965年将上源王引河自翟桥经新北沱河�即原唐河�至大秦闸上,向南改经东新建沟入沱河,划出来水面积1406平方公里。

1956年又将唐河中上游1354平方公里来水,于蒿沟附近截引入北沱河,并改名称为新北沱河。

1958年王引河自濉溪县的孟口改道南下,至王庄入沱河,1964年王引河复故,改道段及地下涵废除。

1965年新北沱河大秦家闸以上1406平方公里来水,改经东新建沟入沱河。

第三次治理是在1968年1月至1971年4月,标准5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筑堤,治理段上自商丘、虞城县界下1公里,下至滩溪县七岭子,长153公里,工程分三期实施:

第一期施工段自省界以下至七岭子长48�3公里,由永城、商丘县民工8�98万人,出境与滩溪县协同施工。

其中,商丘专区段自省界至汪桥,长23�7公里,于1968年12月底竣工,做土方651�3万立方米,投资391万元;

第二期施工段自省界以上至夏邑县毛河口,长62�62公里,由永城、夏邑、虞城、商丘4县民115万人,于1969年3月开工至5月竣工,做土方1200万立方米,投资463万元;

第三期施工段从毛河至商丘、虞城县界以下1公里,施工长度36�9公里,由虞城、夏邑两县施工,于1971年2月开工至4月底竣工,做土方321�7万立方米,投资95�5万元。

在长期治沱过程中,沱河儿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他们用铁锹、泥兜、肩抬、人拉板车,创造了优质的河道治理工程,谱写了一曲团结治水的壮丽凯歌。

后续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回复书名即可阅读!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变害为利: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小说章节列表精彩试读 变害为利: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小说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