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动脉:粉碎美军绞杀战阴谋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70周年专题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因此,美军平均每天出动飞机5批100多架次,集中对从汉城到新义州铁路线的鱼波到新安州段,顺川到满浦铁路的顺川到价川段进行轰炸,并逐步压缩轰炸范围,最后在顺川到万城之间的“371”到“318”公里间的一公里地段,以及龙源里到泉洞的“29”公里处一个点上连续反复轰炸。美军企图在这两个点上造成深度破坏,使志愿军和人民军无法修复,从而达到切断运输供应的目的。

9月到12月,美军在“三角地”仅73�5公里的线路上,共投掷炸弹3�8万多颗,使这个地区在4个月的时间里80%的时间不能通车。铁路由过去的时断时通,变成多断少通。

在美军发动“绞杀战”的时候,志愿军的后勤保障还十分薄弱。入朝初期,志愿军后勤人员总数不到7000人,而且这些人是临时抽调的,领导机构是东北军区后勤部派出的前线后勤指挥部,普遍缺乏现代化后勤保障工作的经验。

在铁路运输不通的情况下,志愿军所需的作战物资只有靠为数不多的汽车运输。汽车顶着炸弹运输,不仅损失较大,而且运输效率也非常低。这远远满足不了前线的作战需要。

随着志愿军和人民军战线迅速向前推进,后方的运输线也随之延长。在美军的轰炸下,志愿军的物资供应问题越来越突出,以致影响到作战效能的发挥。

面对鸭绿江北岸的物资堆积如山,而前线的志愿军将士们却因为粮弹接济困难而忍受饥饿寒冷和弹药短缺的严峻形势,志愿军后勤部按照洪学智的指示,全体同志细化任务,进行了明确分工,讨论了具体措施,并对怎样打破美军的“绞杀战”,胜利完成任务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大家群情激昂,一致表示,绝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努力做好运输保障工作,无论多大的困难,多难的险阻,也要坚决完成运输任务。志愿军展开反绞杀战

1951年7到8月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中朝军队实施疯狂“绞杀战”,与此同时,罕见的大雨也为前线作战的后勤保障带来极大不便。志愿军后勤部队经过动员,都精神百倍地投入到反绞杀战中。

为了扭转后方运输和物资供应的被动局面,志愿军后方部队在集中力量进行抗洪斗争的同时,开始了反“绞杀战”的斗争。

当时铁路各线桥梁随修、随冲、随炸,断的时间多,通的时间少,铁路运输能力急剧下降。

美军实施“绞杀战”的消息在后勤部传开后,一开始许多后勤人员不明白什么是“绞杀战”。他们问周纯全政委:“周政委,这‘绞杀战’是否像绞肉馅一样,要把我们绞碎?”

周纯全曾经上过抗日军政大学,也担任过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的校长,对战史懂一点。他笑了笑说:“你们理解的意思倒不算错,但那只是敌人的妄想!‘绞杀战’一词来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那时盟国空军在意大利境内以德军使用的铁路为主要攻击目标,发动空中袭击。他们称此为‘绞杀战’。”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钢铁动脉:粉碎美军绞杀战阴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