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 书库> 极简孟子传

极简孟子传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郝胜男

主角:孟子孔子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时期,当时各个诸侯国都在为使国家强大兵力充实而不停地招贤纳士。经济上,随着铁器牛耕等的推广,使得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物质条件不断地上升。科技方面也没有落后,天文学、医学等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特别是在文化方面,私学开始兴起,涌现出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与同一时期的古希腊文明遥相辉映,并形成了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时,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实行后才使得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汉族思想、文化两千余年。在百家争鸣时期,当时的儒学代表正是孟子,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大约出生于前372年,卒于前289年,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市人)。据说,孟子的祖上是鲁国的贵族孟孙氏。孟子年幼时父亲便去世了,生活过的非常艰苦,受业于子思及其门人。他学成之后,便以“士”的身份开始了在诸侯国进行游说,致力于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曾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也曾在齐国为卿。

当时,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孟子则是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并提出了非常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因此人们尊奉他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深得孔子“仁”的精髓,自己还提出了“仁政”的思想。此外,在“仁政”学说的基础上,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在孟子看来,君主首先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戴,才能得到并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他极力主张国君实施“仁政”,要与民“同乐”。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孟子虽然是同情人民、谴责暴君,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在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很善于将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认为只有道德修养提高了,那么政治才会管理的好。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大学》中的“修齐治平”就是在孟子的这种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可以说孟子的道德主体思想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孟子认为善是人的道德本性,也是道德的主体。这种本性在人刚出生时是一样的,每个人天生就具备这种善的萌芽,但要想真正拥有高尚的品德,必须要靠自身的修养,而修养的要点在于弘扬善性和自身内在的超越。几千年前孟子的思想在今天看来,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孟子这些伦理和政治的主张,为中国早期心理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极简孟子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