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 书库> 临危受命

临危受命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70周年专题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1972年11月12日,这是初冬的一个星期天,天气显得很晴朗。天刚蒙蒙亮时,一辆灰色的“伏尔加”车驶出原福州军区南昌步兵学校的大院,就奔驰在赣中大地上。

车上坐着邓小平。邓小平此行是经过中央批准的,他是要到井冈山、赣南、景德镇等地进行社会调查。这是邓小平被下放三年多来,第一次外出参观,因此,他显得精神特别饱满。

那还是在1969年10月18日,因为战备的原因,一大批老干部被“疏散”出北京。

原来,邓小平住在中南海自己的住处。10月20日,邓小平偕夫人卓琳到达南昌。

几天后,邓小平被“安排”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邓小平由一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改行”当了一位已过退休年龄的老钳工。

在邓小平出行的前几天,江西省委负责人黄知真来到望城岗,传达了中央和周恩来的指示。

安排邓小平去井冈山等地参观,并顺便到泰和县考察农业机械化。

邓小平欣然同意这一安排。

1972年11月12日上午,邓小平乘车途经素有“药都”之称的江西清江县樟树镇,参观江西盐矿和四特酒厂,实地了解工业生产的真实状况。

在10时左右,轿车驶进清江县招待所的小院内。

车门打开,第二辆车上下来的是穿着淡色中山装的邓小平和夫人卓琳。

走进二楼接待室后,邓小平选了个朝东的位置落座。

负责接待邓小平的是清江县委管生产的副书记陈祉川。

陈祉川向邓小平介绍县里情况时,只具体说了些工农业生产上的事。

陈祉川的心意,很快为睿智的邓小平所理解,他莞尔一笑,静静地注视着陈祉川。

听到偌大的清江县当年工业产值仅有2600多万元,邓小平眉头微微一蹩,轻叹一声,意味深长地对陈祉川说:“看来,你们县的潜力还大得很啰!”

简单谈完县里的情况,陈祉川随即陪邓小平去参观县城南郊的江西盐矿。

在盐矿,邓小平受到了出乎意料的欢迎。

这天,恰好是星期日,矿里五六百名轮休的职工,从清晨起,自动汇聚在通往矿办公楼的十分洁净的道路两边,等候着邓小平的到来。

原来,在头天傍晚,矿党委书记齐志亭、矿长王海清,接到省里关于邓小平第二天要来盐矿看看的电话通知后,这两位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共产党员,在兴奋之下,居然忘了上面有关保密的指示,就马上将邓小平来矿的喜讯,告诉了矿里的职工。而且,他们还亲自拿起扫帚,带领大家,奋战了半夜,把整个矿区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12日11时许,邓小平来了。

当看见矿里这么多人来迎接他,邓小平深为感动。他赶紧下车,向簇拥在他周围的神情激动的男女老少们,他举着双手,不断与大家打招呼,不断与大家点头,微笑,并亲切地说:“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临危受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