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害为利: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70周年专题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1960年7月,周恩来在5省1市平原水利会议上,明确提出了“蓄泄结合,排灌兼施,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的指示,中央重新制定了“小型为主,配套为主,社会自办为主”的水利工作方针。

河南省治淮工作遵循这个方针,全面恢复“蓄泄兼筹”的措施,在山区组织了水库普查。

当时,孤石滩、杨庄两座大型水库,防洪标准低,质量差,决定扒口泄洪;中型水库中可以蓄水运用的,需要加固处理的,和扒坝废弃的约各为三分之一;小型水库也作了上述处理。

在平原地区贯彻了省委提出的“除涝治碱,植树固沙,打井抗旱”的要求,采取彻底废除边界圩堤,拆除沟河堵坝,降低阻水路基,废弃平原水库,停暂引黄,平毁一切阻水工程,恢复自然流势等各项措施。

省委要求平原各地县,及时做出除涝治碱规划,并分期实施。

这一时期还处理了大量边界排水纠纷,恢复了井灌,推广了大锅锥打井,机并配套,实现了打井抗旱、排灌兼施。

修建水库及其配套工程

河南省治淮工作和全省其他水利工作一样,因为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要吃饭,农业要增产,要有水利,因此受到当时各地的领导和群众的重视。

河南省委及时提出今后河南水利建设的方针是:

以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为中心,防旱防涝两手抓,自力更生、小型为主、全面配套、狠抓管理,大力发展灌溉,继续除涝治碱,搞好山区水土保持。

在淮河流域各个水网,都自觉地遵循着这条方针,吸取过去的教训,充分发挥省地水利技术干部的作用,扎扎实实地稳步地搞了一些水利工程,数量不多,质量是好的。

在山丘地区,筹建了鲇鱼山、泼河、五岳等大型水库,复建了宋家场、孤石滩水库,还修建了香山、尖岗等中型水库和一批小型水库和水土保持工程。

在修建水库的同时,建设了南湾、昭平台、石山口等大型水库灌区的干支渠道及其配套工程。

在平原,治理了沱河、颖河等河道,恢复了部分引黄及其放淤沉沙设施,改变了过去大水漫灌的办法,进行了渠系配套,发展井灌,开始井渠结合。

到1975年的春季,为蓄水发展灌溉,在淮河流域内继大陈闸的修建,又有计划地建设了周口深孔闸,还有贾鲁河、李坟、何坞以及化行等5座大闸,吸取过去经验,为不阻碍河道排水采取大闸孔、深孔、反拱底板的措施。

淮河流域驻马店地区抗洪

1975年7月31日,3号台风在太平洋上空形成,8月4日,台风掠过我国台湾省,在福建省晋江登陆。8月7日,进入驻马店地区。在台风尚未到达时,驻马店地区就已经开始大面积普降暴雨了。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变害为利: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