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青柳月娥》小说全文精彩阅读 张元青,柳月娥小说阅读

发布时间:2024-03-05 编辑:小编

民籍是户籍制度等级中较高的,户籍由高转低,只需要走个程序即可。

“我想转商籍。”

“什什什么?你要转商籍?”

不止是里长愣住,收田的范仁也多看张元青一眼:“乖乖,这年头还有民籍转商籍的。”

里长苦口婆心:“民籍转商籍,子孙后代都不能走上仕途。”

“元青,你会被后代子孙骂的。”

包括仁化县的主簿都放下手中毛笔:“小兄弟,你可想清楚了。”

“民籍转商籍容易,再想转回来就难喽。”

张元青目光如炬:“我要转。”

民籍的尊贵就在于功名仕途,百姓们总想着子子孙孙无穷尽,后代总会出现能人。

可功名好比高考百万考生过独木桥,大部分人都没机会。

大明的户籍制度是最怪的,商籍赚钱最多,交税最少。

民籍终年忙碌,还要服徭役,各县的县役,反而要交各种税。

主簿见张元青执意如此,开始走正常转籍程序:“可有父母书契?”

张元青拿出兄长的签名:“父母去的早,有长兄书契。”

有了长辈书契,加上里长证明,主簿核实黄册和鱼鳞图册后,发下契票。

“得此契票,你可从事买卖交易。”

“两年后的大造年正式成为商籍。”

张元青小心翼翼的叠好契票,从现在开始,他就是商人了。

两京十三省的黄册十年一更新,大造年便是指黄册更新的年份。

两次大造年之间十年的买卖交易,实质上已经完成,但官方无法同步更新,就要各类票据证明。

尽管有了契票证明户籍,大造之年未曾到来前,还是需要缴纳民籍税。

过了午时。

村头的稻场支起简易的草棚,草棚旁摆着十斗的斛。

两名收粮官坐在草棚下,悠闲的翘着腿。

诸葛村的里长忙着在旁边倒茶:“官爷,喝茶。”

稍胖的收粮官瞥了眼日头:“不喝了,喊人。”

里长擦干额头的汗珠,拿起坑坑洼洼的铜锣,用力敲锣。

“咚!”

“咚!”

“咚!”

听到敲锣声后,村民推起独轮车,逐渐向村头赶。

张元青把大部分银钱交给嫂嫂,只带了几两银子:“嫂嫂,交完粮税,我先去县里探探路。”

“等我赚了银子,就把你和大哥接过来。”

胡娴发鬓盖着灰色的麻布,为张元青准备包裹:“不指望你挣多少银子,能养活自己就好。”

“我也会做些女工,补贴家用,不用太为难自己。”

张元奎嘟囔着:“快去,别误了交税。”

张元青悄悄捏了胡娴的酥腰一把:“嫂嫂,等我回来。”

胡娴涨红了脸,羞的不敢抬头。

跟着推着独轮车的人群来到村头,收粮官手中拿着税务册,正在逐次喊话。

“黄七,一石,倒米。”

一位木讷的老汉,将麻袋中的米倒入石斛中。

随着一袋又一袋的稻米倒入石斛,空荡荡的石斛逐渐满仓,聚成白色的金字塔尖。

后续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回复书名即可阅读!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张元青柳月娥》小说全文精彩阅读 张元青,柳月娥小说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