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档1983小说结局

发布时间:2023-10-24 编辑:小编

李家劳动力短缺,种点粮食打点鱼,得来的钱,要给学生交学费,只能在嘴上节省一点。

即便家里条件再苦,李惠军每次回学校,带的都是白面粉。

李茂儒曾经劝过,别让李惠军读书了,再读下去,考不上大学也是白费。

但李茂山夫妻一直在坚持,即便是生产队的年代,也没让李惠军回家挣工分。

以前,生产队分粮食,人家都是往回家拿粮食,只有李茂山家是反着来。

大队会计一算工分,李茂山家还欠大队粮食若干斤。

李茂山只能用工分还一部分粮食,然后接着再借出粮食来,明年再还,如此往复,一年又一年。

直到1980年,羊里镇才开始包产到户,李家才有了吃饱饭的日子。

半夜,李惠军饿醒了,搀着野菜的窝窝头,真的吃不下,也不抗饿,李惠军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窝窝头带来的能量,简直微不足道。

李家的现状要改变,只能利用重生的金手指。

干点啥呢?

八十年代中期,小商户已经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但都处在小本经营阶段,勉强保证个温饱,想发家致富,那是不可能的。

李惠军思索着后世名人的发家史,看看有没有值得借鉴的。

突然,李惠军想起来,九十年代时,自己参加高中同学聚会,一个同学曾经说过,八十年代他上大学的时候,他父亲曾经利用信息不对称之际,从村里收购小咸鱼,往内陆城市卖,赚了不少钱。

沿海地区,啥都缺,就是不缺海货,尤其是小咸鱼,根本不值钱,供销社也看不上,都是渔民打上来后,淹了自己吃。

那个同学就在省城泉城上大学。

省城是内陆城市,咸鱼的价格,肯定比沿海地区要高,如果自己操作一把,能不能赚到钱?

李惠军立刻钻进厨房,找出自家的咸鱼,一掂量,至少有五十斤重。一家有五十斤,全村百十户人家,有多少咸鱼?

发财了,虽然不知道能赚多少钱,但这是一条路子。

“老大,你干啥呢?”,李父的声音从堂屋里传出来。

李惠军瞬间泄气!自己要是敢在高考前出门,李父能打断他的腿。

“爹,我饿了,找点吃的呢。”

“这孩子,不好好吃饭,半夜三更的又找吃的。”,杨秀兰边说,边穿着衣服走出堂屋,“俺给你拿个窝窝头,赶紧吃了睡觉。”

“娘,这小咸鱼挺好吃,要是有人来买咱家的小咸鱼,少了一毛钱一斤不卖。”

杨秀兰拍了李惠军的胳膊一下,“还一毛钱一斤,就是五分钱,俺都卖,这玩意不值钱,咱村谁家没有?谁稀罕啊。”

如今,国营菜店的猪肉价格大概是八毛钱左右,如果有肉票,还能更低一点。咸鱼的价格即便低一点,五毛钱没问题吧?何况,这还是干货,肯定比鲜货受老百姓欢迎。

至少十倍的利润!

后续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回复书名即可阅读!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回档1983小说结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