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小说完整章节李耳孙武免费阅读

发布时间:2023-10-24 编辑:小编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10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12支。将“干”、“支”组合配成60组,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代,已经定出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有2个节气。

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意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即将开始,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即将来临。夏至、冬至: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到了。春分、秋分:“分”是平分,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雨水:开始降雨,雨量增多。惊蛰:天空开始打雷,气温逐渐上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壮生长。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是还没有成熟。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小暑、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表示这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天结束,气温开始逐渐下降。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寒露:天气寒冷,露水很凉。霜降:天空开始下霜。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

夏历

夏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属于一种阴阳历。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这一点与阴历原则相同,所以有阴历的成分;其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夏历的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朔望月平均约29.53059日,所以夏历的一年共354或355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左右,所以隔3年安排一个闰月,再过2年安排一个闰月。如今,全世界所有华人、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仍然使用夏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天历

天历,是一种依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所定出来的历法,由冯云山于清道光二十七、八年间(1847、1848)在桂平县(今属广西)狱中时,创造出的一种新历法。天历的颁行,始于壬子二年正月初一。

后续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回复书名即可阅读!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小说完整章节李耳孙武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