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

来源:网络

状态:已完结

作者:毛姆

主角:思特里克兰德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战争到来,随同战争而来的,是一种新的态度。青年求助于我们过去不了解的神灵,已经能看得出来我们身后之人活动的方向了。喧嚣的年轻一代意识到了自己的力量,早把门敲过了。他们蜂拥进来,坐在我们的座位上。他们大呼小叫,空中吵闹声一片。他们的一些长辈,学着青年的滑稽行为,极力让自己相信他们的日子还没有结束;他们和精力最充沛的人一起嚷叫,但是他们发出的战争呐喊显得很空洞;他们像可怜的荡妇,试图用画笔和脂粉,靠叽叽喳喳嚷叫不断,让青春幻影再现。明智一些的人则做出一副不卑不亢的优雅姿态。他们含蓄的微笑是一种迁就的讥讽。他们记得自己也曾把坐享好处的一代人踩在脚下,也这样大呼小叫过,也这样冷嘲热讽过。他们早预见这些高擎火把的勇敢人士转眼之间就会把位置让出来。世上没有哪句话称得上最后一句话。尼尼微城把自己的伟大吹捧到天空时,新的福音早已成了古董。讲这些豪言壮语的人好像觉得这些话无比新颖,其实过去先人们早讲过一百多遍了,连腔调都很少改变。钟摆来回游荡,往复循环。那个圆圈一直都在重新启动。

有时,一个人活了相当长的时间,在一个时代里他争得了位置,进入另一时代却茫然失措,随后千奇百怪的东西呈现出一种人类喜剧中最独特的景观。比如说,现在谁还想到乔治·克雷布呢?在他的时代他可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世人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天才,现代生活更加繁复,很少有人还能看见这点了。他从亚历山大·蒲伯那派学到写作技巧,用偶体韵文写了很多道德教化故事。然后,法国大革命来了,拿破仑发动的一系列战争烽火不息,诗人们纷纷吟诵新的诗歌。克雷布先生继续用偶体韵文写道德教化故事。我认为他一定阅读过年青一代诗人的作品,因为他们在这个世界里折腾出了很大的动静,而且我感觉他认为那些诗作不成样子。当然,多数新诗都不成样子。不过,济慈和华兹华斯的颂歌,还有柯勒律治的一两首诗作,以及雪莱的几首诗歌,拓宽了过去尚无人涉足的广大精神疆域。克雷布先生如同羊排一样,早没气了,然而克雷布先生继续用偶体韵文写作道德教化故事。我断断续续读了年轻一代的作品。他们中间可能有一位更加热烈的济慈,有一位更加轻灵的雪莱,已经发表了这个世界会欣然记住的诗篇。我说不好这点。我欣赏他们把诗写得尽善尽美——他们的青春已经光彩夺目,再说什么好听的话似乎有点荒谬——我对他们精致的风格深为折服;但是,尽管他们辞藻华丽(他们的词汇表明他们躺在摇篮里时已经翻阅过罗热的《英语单词和短语汇编》了),却没有告诉我什么新东西。在我看来,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通;他们在我的背上轻拍一掌的亲昵劲儿或者全身扑向我怀里的热烈感情,我还真受不了;他们的激情对我来说有点贫血,他们的梦想有点枯燥。我不喜欢他们。我已经被束之高阁了。我会继续用偶体韵文写作道德教化故事,但是,如果我写作这些东西不只是为了自己娱乐还别有所为,那我可真是一个傻瓜中的傻瓜了。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月亮与六便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