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的共识:人文视角下的金融真相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肖小跑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很多人把比特币比作“数字黄金”。但虚拟币永远代替不了黄

金。原因很简单:黄金永远无法被毁灭,其他都可以。电脑、交易所、

矿池、钱包、电网、互联网、国家、您和我。把地球炸了,黄金原

子还在那里。

当然,这个无聊的游戏也结束了。

关于央行:天下有独立的央行吗?

我们先从两个相关的问题开始。

第一个:中国已放开存款利率管制,但为什么有人说利率市场

化实际上还未完全实现?2018年银行大额存单利率明显上浮,这

和利率市场化是否有关?

您可以先想象一下“完全利率市场化”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如果有一天,我国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了,央行就可以真正独立。央行将证券在市场上买卖,基准利率就随着其心意上下沉浮。基准利率浮动了,资本市场和银行里各种期限和风险水平的利率,就也跟着一起浮动。这些资金的价格浮动了,市场上的资金总量和配置去向,就会按央行的需求浮动。最后,整个实体经济、人们的生活,都会按央行的指引发展。

再靠近点看这个过程:如果央行想让经济不过热,银行负债成本便会应声而起;该给谁加杠杆,加多少,自己的资产负债和利润结构该是什么形状,便也会应声调整;银行(和资本市场)变得敏感、灵活,没人再靠“量”(无节操扩张)赚钱,违背商业逻辑,收益与风险不匹配的行为完全消失,上到政府国企,下到小微三农,融资一片阳光透明。

利率完全市场化的世界,就是央行完全独立的世界。

这个完美的场景能实现吗?恐怕难。世界上似乎并没有完全独立的央行。

那看似最“独立”的美联储也不独立吗?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相关问题:美债、美元发行总数和美国GDP之间有什么关联?

跟一个企业一样,短期内,企业要借钱维持正常运营。国家的“信贷”,对推动国家经济和造福人民(选民)也是必要的。联邦政府借钱来干什么?国债借来给国家财政用。财政支出和赤字越大,就得借越多。财政支出到哪里?国防、医保、基建、其他(如特朗普大税改)。以上项目需要私人部门来执行,于是企业拿到订单、雇更多人,就业就拉动了;大家拿到工资再消费,整个经济就拉动了;政府自己的运转和支出(GDP中的巨大一块),拉动经济的过程也是一样的。

但是,看长期,国家也跟企业一样,都要遵守以下规律:“借钱是要付利息的。”借得越多,债主要求的利息就越高——因为债越多违约风险越高,要覆盖风险当然得抬高价码。除此之外,债的需求减弱,也会使利息增加。结果是利率升高,或者说在不该升的时候升,也会拉动经济:只不过是往下拉。

猜你喜欢

都市宠物小说征服都市小说都市变嫁小说都市相师小说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羊群的共识:人文视角下的金融真相
返回顶部